您的位置: 首页 >新闻中心>医院资讯

夏季血压波动大,降压药能停吗?科学解读与关键提醒

作者:心血管内科 胡金锦 发布时间:2025-07-12 08:14:00



高温来袭,人体血压呈现规律性季节性波动已被科学广泛证实,尤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波动幅度更大。理解其原理与正确处理,对心血管健康至关重要。



血压为何“热低冷高”?


血管反应: 低温促使血管收缩,阻力增大,血压升高;高温导致血管舒张,阻力减小,血压趋向降低。

量化关系: 研究表明,气温每降1°C,收缩压平均升1.14 mmHg,舒张压升0.58 mmHg。故夏季平均血压常比冬季低 6-12 mmHg。

个体差异大:

幅度差异: 敏感人群(如老年人、糖尿病患者、自主神经功能异常者)波动可达 30-40 mmHg,远高于常人(5-10 mmHg)。

类型差异: 老年人收缩压波动更显著;年轻人舒张压变化可能更明显。


血压降≠可自行调药!风险极高!


发现夏季血压降低便自行减药或停药,是危险误区:

血压反跳飙升: 药物浓度骤降可引发血压报复性、急剧升高,远超基线。

心脑肾危机: 血压剧烈波动是诱发脑卒中、心梗、心衰、肾损伤等严重事件的明确高危因素,风险远超药物副作用。

忽视隐匿威胁: 夏季脱水、睡眠差等因素易诱发夜间或隐匿性高血压,擅自停药使患者暴露于无防护风险中。


科学应对两大支柱


家庭血压监测的建议:家庭血压监测出现血压波动时,应每日早、晚测量血压,每次测量应精准监测,掌握个体规律:

家庭自测 (HBPM): 天热或不适时增加频率(每日早晚)。规范操作: 坐位休息5分钟,测2-3次(间隔1分钟),取平均值。关键时机: 晨起服药前、餐前;晚睡前。详实记录。

动态监测 (ABPM): 波动大或医生建议时采用,是评估金标准。可精准捕捉全天血压(尤其夜间)、识别隐蔽性异常,为医生提供关键依据。

优化生活方式:

足量饮水(限水者遵医嘱),防血液浓缩。

合理控温,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(<8°C)。

保障睡眠质量,维持情绪稳定。

在座位休息5分钟后,测量2一3次,间隔1分钟,记录并取多次测量平均值为当次血压值。通常,早上血压测量应于起床后1小时内、服用降压药前、餐前和剧烈活动前进行。晚间血压测量于晚饭后、睡觉前进行。


核心铁律:药物调整,必遵医嘱!


这是关乎生命安全的核心准则:

无论血压如何变化(持续偏低、波动大、出现症状),严禁自行调整任何降压药物(减量、停药、换药)。

调整是严肃的医疗决策,需专业医生综合评估:

系统血压监测数据(家庭记录/动态报告)。

患者整体健康状况(合并疾病等)。

当前药物特性(种类、剂量、药理)。

仅专业医生能制定安全、个体化的渐进式调整方案(如初夏逐步减量/减次/必要时停一种),并在监测下执行。



绍兴袍江医院心内科郭张财副主任强调:

维持血压长期平稳是保护心脑肾、预防并发症、提升生命质量的基石。面对夏季波动,加强监测与生活管理是基础,而任何药物调整必须严格遵循专业医嘱。 擅自行动引发的血压剧变风险巨大。

请谨记:科学管理血压,信赖专业指导。绍兴袍江医院心内科郭张财专家团队,为您的血管健康保驾护航。调整用药,务必先咨询医生!



郭张财

副主任医师


简介

绍兴袍江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,诊疗组组长,办公室副主任,本科学历。绍兴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一届、第二届委员,绍兴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专业委员会委员,绍兴市医学会内科学专业青年委员会委员,绍兴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疼痛专委会委员兼秘书,浙江省基层高血压医学组绍兴联盟成员。

擅长

熟练掌握心内科的常见疾病、多发病,对于心内科的急重诊的诊断、治疗有较高的造诣,和病人沟通能力强,熟练掌握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手术的术前准备和术后治疗,在上级医生的指导下成功开展冠脉造影、支架植入及起搏器(临时)永久植入手术。


陈玲玲

主治医师


简介:

毕业于温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。

擅长:

高血压、冠心病、心力衰竭、心律失常等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。